脱贫大决战:贵州大扶贫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来源:     时间:2019-01-16 15:53     

    结合贵州实际大胆探索创新 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进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探索了一批新经验新做法。

2018年10月17日,贵州省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接力活动暨“扶贫日”现场捐募仪式现场一角

    (一)探索创新开展农村产业革命。去年年初,贵州省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紧迫性。贵州还有280万贫困农民需要脱贫,有2000万农民需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现距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间紧迫,没有产业发展,就难以如期脱贫、全面小康,也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二是艰巨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市场培育、基层组织、工作作风等都是一种挑战,要适应农业主要矛盾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体现山地特色,突出现代高效,必须采取革命性的办法。三是系统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是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发展过程,也是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的过程,按老办法解决不了这一系列问题。基于这种紧迫性、艰巨性和系统性,靠传统的、常规的办法来抓农业结构调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带有革命性的举措来促使全面变革。去年,全省上下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产业革命,全面推广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有效推动了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三个转变”,为稳定农业效益,提升农民收入和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探索创新“五步工作法”助推贫困县退出。为确保14个县如期退出,贵州省紧紧围绕贫困县退出核心指标,创造性地将“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突出政策设计,完善《贵州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脱贫退出程序暂行管理办法》,对“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进行了具体界定,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县退出考核的指导性。二是突出工作部署,孙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及其他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多次深入14个贫困县调研指导,督促14个贫困县认真履行“双组长”和“五主五包”责任制。三是突出干部培训,14个县参加培训2万余人次,同时多途径开展宣传工作,提高了干部帮扶能力,提高了群众对帮扶工作的认可度。四是突出监督检查,抽派28名业务骨干组成督导组,深入14个县进行3个月不间断蹲点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推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五是突出追责问责,对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严肃追责问责。去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反馈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结果,贵州省桐梓、江口等14个县均达到贫困县退出条件,实现顺利退出,极大地提振了全省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

贵州省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暨项目观摩会

    (三)探索创新易地扶贫建设和后扶新模式。贵州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六个坚持”(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和后续发展“五个三”经验做法,在全国率先开辟了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新路子。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和社区管理面临的安置点机构设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稳定就业和持续发展等问题,研究出台《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和社区管理的意见》1个主体文件,及《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培训和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资源盘活及收益分配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复垦项目验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7个配套文件。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资金短缺的问题,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将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主要用于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推广运用“一架构三清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组织架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工作清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引领公共服务清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引领便民利民服务清单》),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四)探索创新大数据与脱贫攻坚融合。根据贵州省脱贫攻坚实际需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建立完善贵州扶贫云系统。贵州扶贫云在每天更新全国扶贫开发系统贵州业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建设“数据自动比对端口”等多种方式,实现数据共享比对无人化处理,大幅节省数据比对及清洗的人力物力投入,有效解决基层跨部门、跨系统重复填报数据的问题,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目前已有效整合25家省直部门扶贫相关业务数据指标278项、2300余万条,实现数据共享交换28次,数据交换量1.37亿条以上。贵州扶贫云在全国率先开发疑似漏评采集、入户核查、计划脱贫标识、帮扶措施覆盖分析等特有功能,通过运用多项特色功能并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去年共帮助全省各地标识计划脱贫36万余户140万余人,针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预警33万余次,下发通报10次,为全省各地特别是2018年拟退出的18个县高质量完成减贫任务如期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系统注册用户已突破40万人,涵盖了省市县乡各级扶贫部门工作人员、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部分省直部门用户,总访问量达到1039万余人次以上,日均访问量近5万人次。

    (五)探索创新扶贫干部培训新模式。立足不同岗位实际,分级分类组织实施,实现扶贫干部全员培训、精准培训、实战培训。一是内外结合开展大轮训。按照“省级示范、市县轮训”的要求,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冬季充电”大讲习活动等形式,举办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493期、培训46.8万人次。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及对口帮扶资源,在山东、江苏等地举办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专题培训400期,组织2万名基层党员干部走出去取经。二是创办“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每月利用周末时间举办1至2期“时代前沿知识专题讲座”,每周举办2至5期“业务知识专题讲座”。通过设立主会场和分会场,采取电信视频系统、电子政务网、电视直播等形式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同步集中学习,帮助基层干部提升本领素养、增强攻坚能力。2017年12月启动以来,共举办新时代大讲堂121期,共培训干部315万余人次。三是创新实施干部教育“四项特色工程”。抓住用好建设遵义干部学院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建设、特色课程开发、特色课本编撰、特色名师培育“四项特色工程”,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矢志攻坚克难。四是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分类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库,分级建立产业扶贫专家组,搭建培训供需对接平台,累计开展业务指导培训11万余人次,帮助干部群众有效破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充分利用干部在线学习学院、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开展经常性学习培训。2018年8月,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在贵州召开西部片区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进座谈会,充分肯定贵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六)探索创新基层党建新模式助推脱贫攻坚。根据脱贫攻坚需要,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组建联村党委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开展村级党组织模板化建设,认真总结提炼各级党组织和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所承担的重点工作,形成“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包含村级党组织4类10项的“一个基本任务”、村党支部书记6类11项和村第一书记4类9项的“两个履职要点”,市县乡三级党委3、4、5类8项、11项、12项的“三个任务清单”,对照清单履职、对照清单述职、对照清单考核,推动党组织书记坚守“主阵地”、种好“责任田”、交好“政治账”。二是探索创新联村党委助推脱贫攻坚,组建“以强带弱型”“产业引领型”“跨界开放型”“园区主导型”“村企融合型”“村居互助型”联村党委,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全面升级、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全面过硬。例如,我省六盘水市在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中,按照“地域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连”的原则,共组建了97个联村党委,覆盖了56个乡镇、381个村、199个非公企业、313个专业合作社、78万群众(贫困群众10.8万人),带动261个村摘掉“空壳村”帽子,促进3.7万人摆脱贫困。

贞丰县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七)探索创新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贵州省台江县是中组部定点帮扶县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市余杭区对口帮扶点。一直以来,贵州联合中组部和杭州市积极推动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一是人才支援组团配套。改变过去选派单人,个人作用发挥有限的方式,开展“组团式”帮扶。杭州市先后派出43名优秀教师组团式到台江县民中支教。浙大二院派驻10余批次共18名专家到台江县人民医院进行实地帮扶,帮扶周期均在6个月以上,让台江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二是帮扶资金整合配套。按照“统筹安排、成果共享、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方面资金改善医疗、教学设施。杭州市支持台江100万元资金,建成台江职中实训车间。浙大二院累计投入412万元为台江县人民医院购置先进医疗设备,医院硬件水平得到提升。三是制度建设成龙配套。帮扶团队注重把东部城市先进的制度、流程管理模式和理念整体带到帮扶医疗教育领域,相继修订出台了10余种管理制度。四是人才培养灵活配套。围绕提升本地医疗教育人才专业能力和素养,帮扶城市按照“资源下沉与进修培训相结合、现场帮带与远程帮扶相结合、长期派驻与短期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灵活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去年以来,杭州市专门投入1000万元教育综合提升帮扶资金,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台江县从学前到高中的所有学科教师进行“送出去、请进来,建机制、重奖励”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的充分肯定。当前,全省上下正在积极推广这种帮扶模式,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更大成效。

    (八)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一是积极探索创新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机制。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防控风险、自主参与”的原则,在农户信用等级体系中增加“特惠级”,由建档立卡贫困户持有效身份证件、贫困户登记册,向贷款发放银行自愿提出申请,由银行自主审核、优先放贷,任何部门不得人为增加审批环节,切实精简贷款程序,确保贫困群众“贷得到”。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切实防控风险的通知》《关于改革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有效、安全规范、可持续发展,确保金融机构“愿意贷”。目前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348亿元,覆盖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66.6万户,贷款总量居全国第二,贷款增幅居全国第三。二是探索创新设立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为破解打赢脱贫攻坚战资金难题,充分发挥市场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减轻财政负担,201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截止目前,扶贫产业子基金已投放项目476个,投放资金278.56亿元,企业使用资金项目462个,使用资金153.11亿元。去年年初以来,受金融监管新规影响,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贵州原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138亿元规模的贵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拟撬动784亿元的银行贷款,支持我省绿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基金使用需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面向在贵州境内注册、拥有20%资本金、符合绿色产业投向、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和脱贫农户持续增收的实体企业。基金主要投向茶叶、中药材、食用菌、优质草、农旅一体化、大健康养生、生态水产、干果等八大绿色产业。目前,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已投放项目51个,投资资金28亿元,为助推产业扶贫提供了资金保障。

丹寨县南皋乡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一览表

    同时,贵州还率先颁布实施《贵州省精准扶贫标准体系》,全面总结贵州省精准扶贫成功经验和实践积累成果,系统梳理产业扶贫、农村“组组通”硬化路、易地扶贫搬迁等精准扶贫政策和工作内容,成为全国第一个发布《精准扶贫标准体系》的省份。创新举措对拟退出县和深度贫困县尽锐帮扶,针对拟退出县和深度贫困县时间紧、任务重,已退县和市州直部门有经验、有资源的实际情况,加强统筹协调,聚集脱贫攻坚人财物力量,向拟退出县和深度贫困县聚焦,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进行蹲点指导,帮助尽快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探索创新“互联网+生态建设+精准扶贫”新模式,深入开展单株碳汇精准扶贫,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去年多位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到贵州考察,他们对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做法给予充分赞誉和肯定。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表示:贵州利用电商、大数据和发展旅游来脱贫,使贵州从五年前30%的贫困发生率直接进入数字时代,贵州的发展经验对世界有启发意义,要将贵州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推广到其他地区,推动全球减贫和发展事业取得更大成就。泰国诗琳通公主2017年访贵州时认为,贵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再次访贵州,专程深入了解贵州发展速度的原因和脱贫经验,为泰国扶贫工作“取经”。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等非洲国家代表,非盟、欧盟代表,美国、日本、丹麦等国的国际组织、使馆代表团队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给予高度赞赏。

编辑:小北